Wednesday, May 03, 2017

【读后感】母性&白雪公主杀人事件





《母性》

故事里有两位主角:妈妈与女儿

“妈妈”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和自己的母亲关系非常好。
有天家里发生土崩 + 火灾, 母亲和女儿同时被压在衣柜下。面对“救母亲还是救女儿”这选项她当着两人面前说“女儿再生就有了”, 结果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妈妈)救她的女儿(外孙女)干脆自杀。

然后幸福的家庭没了搬到和自己的家公家婆住。因母亲在自己面前为了女儿自杀这点,心中有个无法消灭的疙瘩,与女儿的关系也逐渐生疏……

说实的,虽然一直都很喜欢凑佳苗的写法但这本书的简介完全吸引不了我。 会买这本也是因大众书局两本RM 28 而买的。
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啊,又拿“母亲好伟大”这题材来赚人眼泪的那中书啊。
好几年前看过本 《请照顾我妈妈》,当时挺出名的,不少人介绍,于是在书展看到边买了。
或许是当时还小(初中)仍不理解,也没什么共鸣,那本我可是“买了不读好浪费!”硬着头皮读完的。
我明白人家为何会感动啦,但本身却感动不了啊。当时纯粹觉得无聊。
(也或许是当时的我正迷着轻小说所以读不了这些“大人的书”吧)
(还有“嫁出去的女人就成了娘家的外人”这点??? 什么鬼??? 哼我永远不要结婚啦(喂

这本《母性》其实在我书橱上住了一段时间,前个星期因追着《产科医鸿鸟》,要塔火车回学校前便随便抽出来读了。
(如今我大都只在塔火车 / 等巴士时读小说啊 泪)

不愧是凑佳苗。(献上我的膝盖)
虽对这故事的第一印象不好,但读完后,真的,
好!看!

凑佳苗的小说都是分成几个主轴,从不同的POV出发。
母亲 x 女儿
同样的时间点、同样的事物,从母女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对于这点我读的时候不会有 “唉又重复同个东西” 而反感我自己也很惊讶。

~ 反复于“唉这妈妈好可怜”“唉这女儿好可怜”。 但我始终偏向女儿就是了。
~ 故事中的爸爸好没用。
~ 结局意外地治愈。喜欢。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

这本书从第一页就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
某个美女被捅了几刀后焚尸。故事的每一章都是不同人的第一人称,某个人和一位杂志记者的谈话。书本后半部则是报道与网络上乡民有关案件的留言。
简单而言就是以“八卦”的角度来看待个杀人案。女主也因此成了嫌疑最重的人物。
人言可畏,网络上的留言也一样。

↑ 这样的写法让我在看到一半时不仅怀疑结局会不会像李狗嗨那样,看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很久没读到一本令我心寒的小说了。

最后一章的第一人称是被众人怀疑为凶手的女主本身。
读到最后一章,我傻眼了。

这本书恐怖的点在于故事里的角色都是现实中你会遇见 / 曾今遇到过 / 就在你身旁 / 甚至是你自己的角色。因为八卦这事,很正常啊。

被众人称赞美得似白雪公主的死者,看似完美,接近她后才知道她好胜心特强,为了抬高自己可以毫不留情地贬低他人的心机girl,无论做什么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这种人,
恶心死了。
更恶心的是现实有一大堆这样的人。

昔日的大学好友表面上在为嫌疑犯辩论,说自己的朋友是无辜的,却把嫌疑犯昔日的生活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恶心死了。

小学时的霸凌、办公室的勾心斗角、同学们好友们的八卦、邻居们的闲话家常、为了点击率与销售量而不分青红皂白采访的人说什么就直接写下的记者、闲来无事凑热闹的酸民,再加上个渣男上司,
全都恶心死了。

~心寒
~自己对于本身的认知,与被人对于你的认知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到了最后真正相信女主的只有她小学时不再联络的好友啊。
~真相大白,凶手被警察捕获后,网上又来新的一轮霸凌。
  这次针对那位把女主写成嫌疑犯的记者。
~“人的记忆是会被修改塑造的,只会保留对自己无害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